你真的懂笔触吗?一篇文章带你读懂油画笔触的精髓!|百画苑·油画

你真的懂笔触吗?一篇文章带你读懂油画笔触的精髓!|百画苑·油画

提到油画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厚重”、“肌理感”。而这种视觉效果,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油画的笔触。

那什么样的笔触该留下?什么样的笔触该刮掉?

1、该留下的笔触:

准确表达形体结构:

笔触要能够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形状、结构和体积感。

如:塑造人物脸部时,可用细腻平滑的笔触表现皮肤的质感;而塑造山石时,则可用粗犷的笔触,表现其粗糙的质地。

生动表现物体质感:

笔触要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物体的质感。

如:可用细密的笔触表现丝绸的柔滑,用短促的笔触表现金属的坚硬。

强化画面节奏韵律:笔触要能够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美。

如:可以用长短不一、方向不同的笔触,表现风吹草动、水波荡漾的动感。

传递画家情感个性:笔触要能够体现出画家的个性和情感。

如:细腻平滑的笔触可以表现画家内心的平和,而粗犷有力的笔触则可以表现画家内心的激昂。

2、该刮掉的笔触:

破坏形体结构:如果笔触干扰了物体的形状、结构和体积感,就需要刮掉重新画。

如:过于随意的笔触,可能会导致人物脸部变形,影响画面效果。

破坏画面质感:

如果笔触无法表现出物体的质感,就需要刮掉重新画。

如: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粗糙的质地,就会显得不伦不类。

破坏画面节奏:如果笔触打乱了画面的节奏和韵律,就需要刮掉重新画。如:过于均匀的笔触会让画面显得呆板,缺乏生气。

重复冗余:如果笔触重复冗余,没有意义,就需要刮掉重新画。

如:在同一个区域反复涂抹,只会让画面显得油腻,失去层次感。

干扰整体构图:

如果你的笔触过于突兀,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构图和平衡感,那么这些笔触可能需要刮掉。

如:在一个需要平静和和谐的场景中,过于粗犷或混乱的笔触会让观众感到不适。

新手常见问题:在尝试表现风景时,背景的笔触过于粗糙、混乱,导致主体无法突出。这时,刮掉背景的笔触,重新调整画面,可以让整体效果更加协调。

分散观众注意力:

有些笔触可能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,削弱画面的主题表达。比如,在人物画中,脸部或眼睛周围的笔触过于复杂或粗糙,会让观众的注意力从人物的表情转移到笔触本身。

修改前后的对比:

在初步创作中,一些笔触可能显得过于随意或突兀,经过刮掉和重新塑造后,画面会变得更加简洁和有力。

三、如何分辨笔触是否该留下?

1、从画面整体出发:

要将笔触放在画面整体中进行判断,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笔。要考虑笔触是否符合画面的结构、质感、节奏和情感表达。

2、从观众视角出发:要站在观众的视角,想象观众看到画面时的感受。

如果笔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,那就大胆地保留;如果笔触让观众感到困惑或不适,就需要重新考虑。

强烈的情感表达:

如果你的笔触能够传达出某种强烈的情感 (如愤怒、喜悦、悲伤等),那么这通常是一个值得保留的笔触。

动态与运动的捕捉:

如果你的作品需要表现动态或运动,那么保留笔触,可帮助你更好地捕捉这些瞬间。

如:在表现舞蹈、奔跑或风吹等场景时,笔触的方向性和力度,可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节奏感。

提升画面质感和空间感:

一些细腻、富有变化的笔触可以为画面增加质感和空间感。

如:在表现光线透过树叶的场景时,轻轻的、带有透明感的笔触可让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和生动。

丰富画面细节:

在一些需要表现细节的部分,比如人物的皮肤、衣物的褶皱、花卉的纹理等,细腻的笔触可为画面增加细节感。这样的笔触不仅能让画面更加真实,还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。

增加光泽感:

在一些需要表现光泽的部分 (如金属、玻璃、水滴等),细腻而富有变化的笔触,可为画面增加光泽感。这些笔触虽然看似微小,但却能让画面显得更加真实和生动。

表现质感:

如果你的作品需要表现某种特殊的质感 (如丝绸、皮革、石头等),细腻的笔触,可帮助你更好地传达这些质感。观众通过这些笔触,能够感受到不同材质的触感。

小技巧:

使用刮刀时,可以轻轻刮掉一部分颜料,保留一些底层的色彩,增加画面的层次感。

使用布或海绵轻轻擦拭笔触,达到一种柔和的效果。